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編制辦公室發布的《CECI周報》(2022年40期)顯示,本周,發電量小幅下降,供熱量繼續快速增長。電煤耗量環比略有增長,入廠煤量環比有所下降,并低于耗量,自8月中旬以來電煤庫存*出現降低,但仍然處于相對高位。11月3日,納入統計的發電企業煤炭庫存可用天數24.7天,高于同期2314萬噸。
本周價格維穩,主產地榆林周初偏弱,后半周企穩回升;晉蒙全周基本持平。部分大秦線司機恢復上崗,周三起運量略有恢復。目前主產地運輸不暢是制約產地需求的重要因素,同時部分煤礦生產因疫情導致累庫受到影響,需關注后續運輸改善情況。需求端即將逐步進入旺季,但短期溫度仍較往年偏高,同時工業生產表現一般,預計日耗增幅有限。后續政策方面也需重點關注,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出席今冬保暖保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時強調,要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要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嚴格落實產煤省區責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動煤炭穩產增產。
本周(10月28日至11月3日,下同),發電量保持穩定,供熱量繼續快速大幅度增長。納入統計的燃煤發電企業日均發電量,環比(10月21日至10月27日,下同)減少0.2%,同比減少10.0%;日均耗煤量環比增長4.5%,同比減少4.5%;電廠日均入廠煤量環比減少4.7%,同比減少29.5%。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了《2023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工作方案》。方案中,對簽約對象、簽訂要求、運力配置和進度安排以及履約監管進行了詳細規定。山西、陜西和內蒙古煤炭主管部門也隨即印發文件,布置了省內中長期合同簽訂要求。
綜合以上分析,建議:一是加快與煤炭企業對接,按要求及時完成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的一系列工作,確保中長期合同量全覆蓋、質量按“分質分級”、運力配置合理。二是在與煤企對接過程注意與能力強有物流體系的煤炭貿易企業同時做好銜接,并參與年度中長期電煤合同的簽訂,以提高中長期合同的履約率。三是加強中長期履約情況的督查,持續定期梳理報送電煤中長期合同不履約案例,持續推進中長期合同履約率。
本文轉載自中國能源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